隨著5G、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大形勢鋪開,AI 邊緣計算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今年來科技界、智能界等眾多行業(yè)關注的熱點。那么什么是AI邊緣計算?
邊緣AI是指在硬件設備上本地處理的AI算法,可以在沒有網絡連接的情況下處理數據。這意味著可以在無需流式傳輸或在云端數據存儲的情況下進行數據創(chuàng)建等操作。

比如,工廠的機器人和自動駕駛汽車都需要以最小的延遲高速處理數據。為了實現這些目標,邊緣計算可以在云上靠深度學習生成數據,而在數據原點——即設備本身(邊緣)執(zhí)行模型的推斷和預測。
以工廠的工業(yè)機器人為例。AI技術可以在這里以人類無法企及的速度,對來自監(jiān)控攝像頭和傳感器的大量多模態(tài)數據進行可視化和評估,可以用它來檢測生產線上人類可能忽略的故障數據。這類物聯網結構可以存儲生產線上產生的大量數據,并通過機器學習進行分析,能夠提高工廠智能化程度的AI模型的核心。
邊緣AI、物聯網、5G通過互聯網相互連接的設備,包括智能手機、機器人和電子設備。作為一個用人工智能進行分析的平臺,邊緣人工智能可以收集和存儲物聯網產生的大量數據,讓使用具有可擴展性的云成為可能,可以提高數據處理和基礎設施的靈活性。
從2016年至今可以說是AI技術的爆發(fā)期,在算力、數據和算法驅動下,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人工智能模型精度不斷提升,AI推理開始從云向邊緣進行落地,算力也需要從數據中心向邊緣側延伸。從疫情期間的AI體溫檢測、道路的無人駕駛,到油田的智慧運維等,AI正在向邊緣場景快速滲透。
同時隨著5G的發(fā)展,我國開通的5G基站數量超71.8萬個,終端連接數超1.6億個,而預計到2024年,全球終端連接數將超1500億,僅靠云端的算力絕對無法滿足邊緣的市場規(guī)模,需要按照云-邊-端的架構,將強大的算力延伸到數據邊緣側,孕育邊緣計算場景的落地,并反哺云數據中心與終端,實現云、邊、端的協同發(fā)展。
在5G與AI的推動下,邊緣端正在演化出多樣化的計算場景。浪潮正在圍繞ICT融合場景、泛CDN、智能網聯汽車、工業(yè)互聯網、能源、交通、金融等產業(yè)+AI、城市治理、智能物聯網七大場景進行布局,開發(fā)了適應不同場景的差異化解決方案。
12月17日,百度發(fā)布邊緣計算盒子,加速邊緣計算平臺賦能工業(yè)互聯網、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領域場景化落地實踐。相比百度的AI邊緣計算盒子,博時特早在9月份就發(fā)布了邊緣計算盒子EC01,EC01是基于瑞芯微RK3399+RK1808架構的AI邊緣計算解決方案,RK3399為雙Cortex-A72+四 Cortex-A53 大小核CPU,主頻1.8GHz的高性能處理器,可支持4K 60fps VP9 and 4K 10bits,H265/H264 視頻解碼,外圍接口豐富,擁有豐富的擴展性Rockchip RK3399+RK1808芯片的邊緣計算主板算力超強,輸入輸出接口豐富且擴展性強。PCB 有 極佳的電氣特性和抗干擾特性,工作穩(wěn)定可靠,達到工業(yè)級標準??蓮V泛應用于智慧城市、安防、醫(yī) 療以及工業(yè)互聯網等人工智能終端領域。

邊緣計算盒子可以滿足智慧交通、智能工廠、智慧園區(qū)、智慧工地等不同場景的需求,驅動各個行業(yè)智慧化和數字化的轉型變革,為新基建注入充沛的智慧動能。